媒體亂象
腐女印象
自由主題
社會運動
徵稿
這是一份由雄中、雄女學生創辦的免費刊物。有鑑於同學間對公共議題都很有想法,卻常常無從發聲,我們一群人決定參考學生自辦刊物的模式,無懼各種可能產生的壓力,從徵稿,報導,排版到宣傳都靠學生自己的力量,創辦了這份免費的《諫燈》,希望能在校園間提供一個討論公共事務的平台,讓想表達的聲音不再只能被埋沒。
![]() |
| 聯合新聞網 記者徐如宜/攝 |

每天走在學校,總是有各種聲音充斥在耳畔,有些是悅耳的聲音,如那婉轉的鳥鳴和社團的樂音;不過滿天飛揚的吵雜也使人渾身的不舒服。走過走廊,滿是人聲,不管是吼聲還是高分貝的談話,當然籃球撞擊燈的聲音也不時從教室內傳出來,當然最常聽見的莫過於關門的聲音!


這件事情現在仍然沒有一個定論,大大小小的抗議與公開發表反對旺中的活動還在持續延燒。我們可以知道媒體掌握太多的資源、擁有太多的權力是一件需要注意、防範的事情。
R:那就來吧!我沒有想那麼多欸,如果是真心想要有溫暖交流我都歡迎啊!
暑輔的內容。以往暑輔一直是學校上正課的時間,不用考慮,暑輔一定是上正課,那我不禁要問:「那何必放兩個月的暑假?擺明了只有一個月阿!」我認為暑輔上正課是非常不合理的,整年的課下來我們需要有喘息的時間,但又加上暑輔的課程,我們哪有辦法去做自己喜歡的事,譬如參加活動?我們少了這些自我探索的時間,或多或少,這都造成了我們將來在選志願時會有不知道要選什麼的事情發生,因此往往選到不適合自己的科系。現今的課程幾乎都局限於知識的傳授,對社會關心的教育可說是幾乎沒有,這很危險,人民變得不會分辨是非的時候政府就可以為所欲為了。暑輔的內容可以是社會教育、鄉土關懷,或者實用的生活常識(如許多迷思的解答)也好過教科書的荼毒!
如果這幾個月來,大家有關注新聞報紙,應該都會發現有個「旺旺中時併購中嘉」的事件,大家知道這個事件將會造成的影響嗎?7月31日,有場「我是學生,我反旺中」的活動,當天晚上,有幾家電視台對此做了詳細報導?幾百位學生聚集在中天新聞台前抗議,為什麼這件事情,各媒體幾乎都很低調呢?如果說存在多個政黨可以相互制衡,而如果只有一個政黨則會出現一黨獨大/專政的情況;換到了所謂第四權的媒體,如果所有的媒體背後都是同一個集團,那麼我們由媒體接收到的資訊是否也會愈來愈單一,而緩慢地、漸漸地被洗腦?就如同如果我們能看到的國外媒體只有CNN,那會不會受到美國的洗腦?如果我們想了解一件事情,最好是可以從多個觀點去解釋,看完了CNN,還可以看看半島電視台;看完了大中天,還可以吃顆蘋果。「恐怖的,不是『只看得到一種』,而是『看似多種,卻是一種』」你覺得我們現在看的電視台到底有「幾家」?1. 【腐男/女印象】
腐男/女,
泛指對於BL(男男戀)的小說、漫畫、電影等(通常是小說、動漫)
有特殊喜好的男/女性。
如果你/妳並不是腐男/女,那麼你對於他/她們的看法是什麼呢?
如果你/妳就是腐男/女,那麼你對於其他人各式的眼光,
有什麼想告訴大家的呢?
2. 【外食問題】
對於學生來說,外食,可能是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,
無論是晚餐外食或者是午餐外訂。
相信外食對各位來說是在熟悉不過的吧?
對於外食,你的看法是什麼呢?
外食對於我們是否會有影響呢?
比如說食物太過油膩影響身體健康?
衛生環境不佳導致身體不適?
又或者更遠一點,過程中的資源浪費?
或是午餐外訂制度衍生出的問題?
3. 【媒體亂象】
翻開報紙、打開電視,
媒體上往往是腥羶桃色報導、街頭打打殺殺、或是政治名嘴的口沫橫飛,
再加上第三期和大家簡介過的旺中事件,
媒體,幾乎就是掌控人民消息來源的管道。
如果訊息不全面,如果內容不恰當,如果聲音太單一, 這對我們都是嚴重的影響。
對於媒體的種種問題,你有任何想法嗎?
4. 【反韓潮流】
記得楊淑君的電子襪事件嗎?
那時,全台出現了一股巨大的聲音──「韓X去死」;
到了近日的倫敦奧運,韓國擊劍選手也一樣發生誤判爭議,
此時,全台也出現一股聲音──「韓X活該」。
其中,現在網路上也不乏出現一些表示反韓的激進詞語。
III. 【自由主題】(✮本部分請務必自訂標題;歡迎各種形式投稿!)到底這樣的衝突是怎麼回事?〈請勿出現不雅及過度的詞語〉
5. 開學了,面對步步進逼的考試壓力,你有什麼想說的?
或者,如果你希望討論的議題並沒有出現在上面,你有其他額外的想法嗎? 歡迎將你的想法說出來,說不定下一期就會討論喔!
一開始,諫燈的網宣很正經的對我說要在雄中創一個新刊,當時我想:怎麼可能?結果網宣很認真和我促膝長談了幾小時,跟我解釋這個刊的願景和目的等等,當我回過神時,「諫燈」二字已經潦草地寫在桌子上,然後,這兩個字在一個月後躍上雄中新刊的封面。
許多所謂"明星學校"的師生認為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的主張等於殘害了菁英教育,但菁英的定義是什麼?反對教育部在國小、國中性別平等教育中鼓勵性解放
教育部即將於今年八月(100學年)在國民中小學原有的「性別平等教育」課程中,另外加入「認識同志」的議題,其目的在幫助國中小學生學習尊重、接納不同性別認同、性取向者。 97年教育部編印《認識同志—教育資源手冊》(已發至各國中小作為教師教學手冊),98年又編製《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》(國小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與教材專書)、以及《性別好好教》(國中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與教材專書),這兩本專書將發放至國中小各校提供教師教學使用。 然而,檢視上述三本教材及手冊內容,卻不禁令廣大父母、教師怵目驚心。 其中多處內容已違背「消除性別歧視與偏見,尊重社會多元化現象」之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目標, 進而可能混淆兒童性別認知,鼓勵青少年發生性行為,並引導其發展多元情慾(同性戀、雙性戀、跨性別,甚至不確定),以及多元家庭(男男婚、女女婚、性愛分離伴侶等)。 請教育部說清楚、講明白,相關教材內容是否代表教育部的立場與價值觀?
近日有個名為『真愛聯盟』的神秘團體,打著反對同志教育的旗幟,在網路、大街小巷、公司、校園…,廣拉群眾為其背書連署,其實這是個徹頭徹尾的騙局!目前已有上萬人受騙上當,且已成功造成您小孩未來要上的性別平等教育內容,必須通過該性別歧視宗教團體的審核修改後才能上路。看完以上從網路上剪截的資料(有興趣者可上網站查詢更多訊息),進入這次要討論的性平教育主題了。
在新課綱中,多元性教育課程並不僅僅談到了同志教育,它應該是多面向的講述多元性別(心理性別、生理性別)、多元文化(原住民、新住民)以及性別角色(女權、性別氣質差異)等多樣的主題,推動性別教育以達到校園及社會的性別空間更加寬廣,減少社會因傳統父權主義、異性戀霸權及種族歧視所產生的負面影響,教導對於各種性別及氣質所應予的尊重,也進而減少或預防校園暴力的發生率。為何每次提到新編教材時,總是特別針對同性戀的教材當作焦點?因為最具有爭議性。新課綱並非只是單純的「同志」教育,其內容中也包含了許多其他的觀念,如何讓新的教材能發揮到最好的效果,需要的不只是教師們,還有家長,更是你、我、整個社會的責任。Whenever I see your face, the world disappear,
All in a single glance of, revealing,
You smile and I feel as though, I’ve known you for years,
How do I know to trust what I’m feeling.
I believe my heart, what else can I do,
When every part of every thought leads me straight to you,
I believe my heart, there’s no other choice,
For now whenever my heart speaks, I can only hear your voice.
──《Duncan James & Keedie‧I Believe My Heart》

一. 為貫徹國民教育法規定,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修業期滿,成績及格,由學校發給畢業證書。爰訂定學生畢(結)業資格為參考項目,且本相僅要求畢業生畢業時能達到應有標準,以維持義務教育階段應有品質,避免學生因免試入學而放棄正常學習。本項採門檻制,而非比較學生在校學習成績高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