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2月22日 星期六

【投稿】媒體亂象

文\Mini Fish


  何謂媒體?

  大家生活在這個社會,都知道人是群居動物,日常生活總是會有往來交涉,「媒體」便是人們用來傳遞訊息,散布知識的介質。舉凡電視新聞、報章雜誌,又甚至近年來興起的網路平台,這些可以獲得資訊、消息的都可以算是「媒體」。

  既然媒體是用來傳播訊息的工具那麼就存在一個重要指標──「正確性」,如果資訊是錯的,會有甚麼後果?周幽王烽火戲諸侯,結果後來就沒人理他了,原本賴以傳訊的媒體──烽火,便失去作用了,由此可知,正確的訊息是非常重要的。於是,一個難題隨之浮現:哪些訊息是正確的?哪些訊息不是?而不是正確的便全然錯誤嗎?社會上的事情,很顯然的不能用簡單的二元來概括,這不是數學,大家都知道1+1=2,答案絕對不會是1或3,這無疑是錯的,只有2才是正確的答案。可是,馬英九開放美牛進口、旺中案,這些事真的有所謂的「對」與「錯」嗎?恐怕是公說公有理,婆說婆有理,你來我往針鋒相對了半天,也說不出個所以然。姑且不論此等眾說紛紜的麻煩問題,拿死刑犯來講好了,殺人抵命,自古以來便是天經地義的道理,料想大家均認為執行死刑是件正確的事,但在某些廢死聯盟及人權團體眼中這無異是傷天害理的違反人權。那麼,媒體究竟該如何報導這些社會上大大小小的事呢?又或者說,他們該用甚麼標準去評論、解釋?唉呦,這還不簡單,媒體就保持公正,把事情始末報導出來,然後剩下的就留給讀者自行解讀,誰是誰非,各人有各人的看法,是吧?

  可是,媒體真的能夠完全的公正嗎?文字是死的,發明文字的人是活的,媒體透過文字傳達消息真的能不放任何感情嗎?當然不可能。大家都知道,自○時報偏綠,聯○報則偏藍,可見媒體仍有其立場,報紙會透過文字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的價值觀,無形之中控制了輿論。一直記得好幾年前的新聞,有個朋友一家人因為火災去世,那時候上了頭版,自○時報以沉重的口吻描述這樁悲劇,附了一張全家福的照片,而蘋○日報卻用了極為聳動的大標題,刊登出死者焦黑捲曲、不忍卒睹的屍體,還指出這場災難疑似人為故意縱火所為,把整件事從意外帶到了命案階段。那時,方值國小年幼的我才明白媒體慣用的誤導手法,只要再一句毫無憑據的臆測之前加上「疑似」、「某人爆料」、「消息指出」……之類的字眼,就會讓人不自覺得信了他的話,也往媒體預設的立場思考,媒體不再單純只是獲得資訊的媒介,更進一步的引導了我們的思維,形成了「未審先判」的情況。就算日後證明只是錯誤的訛傳,傷害也已經造成。

  再者,隨著言論越來越開放,新聞媒體也越來越多元,成現了資訊爆炸的情況,但是,真的是每一則新聞都有報導的必要嗎?眾所周知,報紙的版面應有盡有,五花八門不勝枚舉,但十之八九均非重要的國家大事,以雄中流行人手一份的○報為例好了,大家停駐在爽女郎、漫畫、宅神的中肯文的時間一定比注意頭版的油價上漲、馬英九云云還要來的久,為什麼會這樣呢?廢話,因為好看嘛,這就是現在媒體潛在的危機,勁爆、有料的新聞受歡迎多了,所以媒體也逐漸朝向這個取向,而形成了所謂的羶色腥(Sensational)現象:老婦人掃地失足墜樓、警方破獲性交易聲色場所、無聊大學生虐殺流浪狗、剛上國中的屁孩唱煎熬還PO上網……試問:這些事很重要嗎?它會影響你的生活?講直接一點,這些雞毛蒜皮,干我屁事。

  打開報紙、雜誌,先冷靜一下,看著玲瑯滿目的標題,別被表象騙了,仔細的判斷哪些報導有深入研究的必要,哪些看看就好。文字是死的,人是活的,試著去思索隱含在文字底下的意涵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