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2月22日 星期六

【專題】媒體亂象

文 \ 陳俊臣


  腥色充篇、侵犯隱私、缺乏國際觀......我們的媒體有太多說不完的缺點。這一次旺中併購案沸騰的時候,雖然各大主流媒體都不願意大篇幅報導,唯恐激怒這巨獸集團,但臉書上無數網友轉貼學者的評論、抹黑事件的真相,還有經由網路的串連、獨立媒體平台的報導,最後在9/1近萬人走到中時大樓前大聲怒吼。


  這是傳播方式的新里程碑,十八年前自立晚報易主,當年自立工會擔心政商利益會影響自立的新聞自由,於是在颱風天近五百人上街捍衛媒體環境。過了十八年,同樣上街為媒體環境發聲的年輕人變成了近萬人,網路的力量突破了傳統媒體的限制,成為更有群眾號召力的傳播工具,「萬人響應,一人到場」的印象漸漸被沖淡了。從捍衛新聞自由到拒絕商業壟斷,人數翻了十幾倍,證實了公民討論議題的環境更加自由了,新的媒介──網路也產生了更大更前所未見的號召力。

  當我們每天在臉書塗鴉牆PO文,得到朋友的按讚或甚至分享轉貼,又何嘗不像是一種媒體和閱聽人之間的關係?新頭殼、苦勞網等等獨立網路媒體,和無數藉著社會評論成功的部落客,這些都是在十幾年前想像不出的傳播模式,我們看到被主流媒體抹黑的新聞事件關係人,自我澄清的文章被大量轉貼在PTT等論壇,讓非常多人看到主流媒體報導的背後那些真相;只要藉著google打幾個關鍵字,不斷散播流傳的網路資訊便唾手可得,相較於過去單向從報紙、電視接收訊息,網路的普及間接大大降低了主流商業媒體的影響力。這樣的轉變不得不讓人興奮,每個人的聲音都有可能快速在網路世界散播,媒體與閱聽人不再只是單向的傳達訊息,更是雙向的互相監督、討論,自由民主的腳步似乎更前進了一步。

  只是時常見到侵犯隱私權的人肉搜索,網路的公開自由讓「違反道德」的人更輕易的遭受輿論砲轟、唾罵,卻似乎常常無從辯解,或辯解了被視為強詞奪理。這種特殊的網路文化,曾幾何時被主流媒體嗅到了人數背後的商機,成為我們常看到的亂象:媒體成為電視版YOUTUBE,每日重複播放著對救護車比中指的行車記錄器畫面;人肉搜索出來的「嫌犯」,被媒體整日追著騷擾:調查網路上流傳的案件的法治機構承受媒體巨大的壓力,誰能擔保對程序正義沒有影響?網友的「正義」是否真的禁得起辯證與反省,似乎還需要社會一些時間的省思。

  網路的竄起提供了更自由平等的公共討論平台,突破了傳統媒體的限制,雖然仍然有值得思考的弊點,至少每個人得到資訊的方式更加多元。在這個大家可以輕易且免費共享這個平台的時代,與沒有網路之前的人比較起來,思考方式和看事情的角度一定有所差別,讓我們來看看這一期「媒體亂象」的徵稿主題裡,大家是如何看待當今媒體種種現象的。

  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