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

【投稿】美麗新世界讀後思辨

美麗新世界讀後思辨

NASY



看完美麗新世界大概第一個衝擊的想法都是這樣:人類的進步是一場空嗎?

很明顯地這本小說到最後是一場悲劇,悲劇的根源在於人的自由被集體感剝奪殆盡,而這份集體感又源自於尋求安定、尋求安穩富足的慾望被極大化。這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,一個烏托邦式的悲劇,不但衝擊到了科技進步、文明前進等觀念,更嚴重的是,它似乎在某種程度上昭示著基本人權之可笑?彷彿我們追求的人之溫暖飽足、免除病痛,都是一種自欺欺人的遊戲,是往人類自毀前程的不歸路前進,真的是這樣嗎?

我思考著這個問題,又進一步探討所謂喪失自由的根源,才逐漸發現一切並沒有那麼悲觀。小說中的所有人都被生物制約,一開始就在實驗室中長大,在無數不停放送的錄音中成長,並因此幾乎無法在人群中找出獨立突出的性格,而反觀世界元首,他雖然是這邪惡烏托邦的代表,是這群「文明人」中的「文明人」,但他卻是讀了滿滿的莎士比亞、聖經、哲學書籍等等之後,才做出這種選擇的,相較之下他是自由的,因為他是有選擇的。於是乎,真正造成悲劇的根源應當是在生物科技上的那套技術,把人最原始最根本的意識徹底的改造劃一,弭平所有人類應當有的獨特性,只為了安定的世界。

的確,要是沒有實驗室寶寶,要是小說中的人們依然胎生而依循自然的基因法則,或者說寶寶生下來後要是沒有那些改造嬰兒意識的制約過程,這整個小說中的世界必然會有「多元」存在,意識只要真真實實地源自人的內在,無論掌權者用什麼高壓方式消弭文化,都一定會有繼續傳承各種文化下去的人,不可能像書中烏托邦這樣永遠讓舊語言、舊書不見天日,永遠讓人們像蠢蛋一樣活著到死。

而我又繼而延伸了兩個問題,第一個是,那依我們現今科技的墮胎技術,是不是也是一種用生物科技手段單一化的過程?從動機來看,它是生母們的自由與權利,從結果論來看,也有學者用數據肯定它對犯罪率的降低(蘋果橘子經濟學),那麼,它算是人們「挑掉養不起或養起來也會變壞的、挑掉殘障的,留下生下來保證幸福快樂的物種」的過程嗎?如果看起來是這樣,那我們是不是也同樣用生物技術把人們單一化,也因此 陷入邁向烏托邦的深淵之中?但話又說回來,這是某種程度上對個體的篩選,而且不是國家或政權強迫的選擇,而烏托邦最可怕的是那種對意識的改造,看起來似乎與墮胎大相逕庭。可是會不會我們其實已經走向相同的意識形態了?會不會已經踏出那危險的第一步了?

第二個問題是,我們現今的意識還是自由而未被改造的嗎?當許多左派書籍不斷抨擊資本主義的廣告模式是一種洗腦,我開始反思人在這其中是否還有選擇的自由在,是否已經被灌輸著「二三十歲要結婚」、「跨國餐廳真好吃」、「新好男人應當如何」,甚至是更深層的「性交模式應當如何如何」、「男/女個性應較如何如何」,而這些是不是也是踏向制約的第一步?是不是也快無法回頭了?

我猜,要是依照書中的描繪,追求安定與劃一會帶來悲劇,那也許保持著自我的堅持,容忍多元的衝擊甚至衝突,將會是新時代更正確更可靠的價值觀吧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